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始创于1963 年的山东农学院基础部,1999年成立的理学院。2002年10月,由理学院的数学、计算机、物理等学科,整合林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科技学院的相关专业组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176人,其中专任教师144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8人、副教授75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58人,兼职教授12人,在校生3427人,其中本科生3171人,硕士研究生256人。

学院下设7个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公共数学系、应用物理系、测绘科学与工程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应用数学系、数据科学系;3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测绘实验教学中心。

学院拥有测绘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数学与应用数学、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等10个本科专业。其中物联网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测绘工程专业为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试点改革专业,2018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数学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建有农业部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技术创新型)、农业农村部黄淮海智慧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数字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大数据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农业大数据工程实验室、山东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等6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1个山东省大数据与农产品精致化市场服务协同创新中心;1个山东省农业大数据科技及成果展示体验基地等省级科教基地;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新农村建设土地资源空间数据采集与利用实验室、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智慧村镇重点实验室等2个厅级科技创新平台;山东农业大学农业大数据研究中心、山东农业大学智慧农业重点实验室等2个校级科技创新平台;建有山东农业大学亿利绿土地技术研究院、潍坊数字农业产业发展研究院、山东齐鲁数字乡村研究院、山东省大蒜产业大数据研究院等4个校企合作科技创新平台。众多科研平台不断推动着基础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着新兴学科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学院教学科研水平,为学院高素质学术队伍建设和高水平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四五”以来,学院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大学物理学》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大学物理学实验B2》《大学计算机基础》《Java程序设计》获批省级一流课程。学院2023年获批省级“智慧农业产业学院”。

“十四五”以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山东省科技厅、教育厅、山东省自然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36项,立项经费6772余万元。先后获得国际发明专利2项,国家专利24项,软件著作权754项;出版专著、教材18部;发表科研论文488篇,其中SCI、EI、ISTP收录264篇;298人次教师获得校级以上各种教学、科研奖励。

学院不断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十四五”以来,在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赛事中荣获省级以上奖项21项;在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山东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山东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学科竞赛中荣获省级以上奖项2000余项,其中,2024年研究生获数学建模大赛全国三等奖2项、本科生获数学建模大赛全国二等奖3项,实现历史突破。近三年来,学院立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类)68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业类)13项。

学院不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拥有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1支,专业社团8个,校外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基地7处,校外教学科研实践育人基地22处。聘请20余位知名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学院创新创业导师。

学院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努力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十四五”以来,学院本科生160余人推免至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山东大学等大学;500余人考至中国地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深造;共计1100余人进入百度、浪潮等知名企业就业。(数据更新至2025年4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