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文
文章出处:大数据联盟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19-07-06 浏览次数:14
 
职位: 院士
研究方向: 

作物栽培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和实践

    于振文(1944.6.22-),中国工程院院士,作物栽培学家。辽宁省旅顺区人。1982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获农学硕士学位。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长期从事作物栽培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和实践。系统进行小麦产量生理研究,提出延长缓衰期,缩短速衰期,保持较长的光合速率高值期,提高此期籽粒灌浆速率,提高粒重的途径;同步提高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增加开花至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和向穗部的分配,提高粒重,是获得超高产的理论基础。创建以氮肥后移为关键技术的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被农业部定为主推技术,在黄淮海麦区推广,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小麦衰老生理和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针对我国小麦生产中氮肥施用和灌溉不当,导致小麦品质不稳定,产量不高,氮素淋溶多,水肥利用率低的问题,系统研究了小麦品质生理,创建强筋和中筋小麦品质与产量同步提高的栽培技术,在黄淮海麦区推广,提高了优质小麦的单产和品质稳定性。“小麦品质生理和优质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项目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小麦主要生育期,带领专家组奔波于我国小麦主产区查苗情,及时发现各类灾害,准确提出补救措施和管理技术。他和农业部小麦专家组为近四年全国小麦增产,实现粮食恢复性增长的目标做出重要贡献。1998年2月获政府特殊津贴,4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9月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2004年评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个人;2006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7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标兵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