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简介
山东农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于2010年首次设置,并于2011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21年新增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硕士第一届招生,拥有本科-硕士人才培养体系。
本专业经多年发展建设,形成了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其中博士占比超90%。
本专业以现代通信技术为主线,结合电子技术应用和计算机科学,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前沿技术。通过学习现代通信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系统综合以及重大应用的全过程,培养具备扎实基础、开阔视野、重视创新和强调实践能力的通信领域创新型工程应用与开发的高级专业人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高新技术企业、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和山东区域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通信领域应用型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网络通信、移动通信、微波通信等通信系统网络优化及通信技术应用等领域从事通信系统生产、设计、研发和管理等方面工作,具备通信工程师的基本能力和继续深造的基础,能够胜任未来工程职业工作。
本专业毕业生经过5年左右的职业历练,将达成以下培养目标:
1、扎实掌握通信工程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通信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实现的能力。
2、具有专业拓展能力,具备在相关领域有一定的独立研究能力,以及能够完成后续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3、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组织能力、较宽的国际化视野、健康的体格和心理素质。
4、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社会道德,学风严谨,爱岗敬业,精通业务,能够综合考虑法律、环境、社会、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5、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具备跨领域工作与学习的适应能力。
三、培养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解决方案:能够设计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现代工具:能够针对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或选择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进行问题分析、设计解决方案及开展研究。
6、职业规范:了解通信工程领域国内外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规范和技术革新,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通信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7、个人和团队:具有合作精神,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8、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9、项目管理:掌握工程项目管理基础知识,把握项目管理的关键问题,能对项目进行管理和决策,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协同应用。
10、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核心课程设置
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大学数学、大学物理、人文学科及外语基础上,主要学习通信理论与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接受通信工程领域软硬件开发、通信系统与通信网络的设计与应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能在信息通信领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
核心课程包括:程序设计、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高频电子电路、单片机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数字信号处理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电路原理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通信原理实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模拟电子系统课程设计、数字电子系统课程设计、微波技术实验、通信技术综合实习1-3、创新创业实践、毕业(生产)实习及报告、毕业论文或专业调研报告等。
六、毕业学分
毕业总学分不少于170学分。
七、标准学制
基本学制为4年,弹性学制为3-8年。
八、授予学位
工学学位。
九、特色与优势
(1)遵循“理论-实践-创新”协调发展的培养模式,强化创新意识。通过通信工程课程体系学习,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通信理论基础及多学科交叉融合能力、软硬件能力、自主学习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注重实践环节和实践实习基地的教学训练,使学生具备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通过工程实践项目和科研创新计划开拓学生视野和思维,能够适应信息及人工智能覆盖的创新产业的持续发展。
(2)秉持厚基础、宽口径、适应面广的教学理念。依托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本硕连贯制培养体系;以培养学生夯实的数理基础、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宽广的行业适应能力为目标,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具有师资力量雄厚、培养效果突出的专业优势,为本专业学生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