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校徽 南管委

人才培养

物联网工程专业

发布时间:2024-03-08浏览次数:128

一、专业简介

山东农业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于2011年由教育部批准设立,2017年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建设专业(群)核心专业,2018年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建设专业,2020年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秉承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方针紧随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智能互联时代发展前沿,紧扣国家新兴专业人才发展需求,聚焦国家数字乡村建设和区域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创新“人-机-物三元融合”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农业智能物联网培养体系,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农业智能物联高端人才,服务三农建设。专业具备行业选择多、专业素质高、就业形势好、持续发展潜力强等优势。

专业采取立足农业需求、解决农业实际、强化实战能力的培养方针,基于农业农村部黄准海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数字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智慧农业特色实验室、高性能超算中心等省部级科教平台,提升学生基于开放课题的创新研发能力,借助互联网+、科创大赛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创建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课程教育模式,实现“教学-科研”协同育人。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适应社会经济和我国信息产业自主可控战略发展需求,具有系统、扎实的信息学科理论基础,在物联网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及应用等方面,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毕业后能够在科研、教育、企事业和行政管理等单位,胜任物联网应用系统软硬件的设计开发、系统测试和数据分析及项目管理工作,成为拥有扎实的数理基、深厚的人文情怀、创造性的思辨能力、创新的工程实践能力、独特的科学追求视野技术研发和管理骨干。

三、培养要求

(一)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物联网工程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物联网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二)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物联网工程的基本原理,运用文献研究、计算思维方式识别、思考与表达,解析物联网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三)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综合运用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针对物联网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和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物联网应用系统方案设计、单元(部件)选择或工程实施流程,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因素。

(四)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物联网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五)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物联网领域感知、接入及处理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六)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专业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物联网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物联网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八)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物联网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九)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具有良好团队合作协调能力,理解和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并发挥响应的作用。

(十)沟通:能够就物联网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十一)项目管理:具备一定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与知识,理解并掌握物联网工程项目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在工程活动中体现良好的经济意识。

(十二)终身学习:适应知识结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四、核心课程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数字逻辑、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通信原理、传感器原理与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与接口技术、物联网工程体系结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离散数学、计算机网络等。

五、实践教学环节

专业认识实习、程序设计B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物联网专业综合实习、创新创业实践、毕业实习及报告、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数据结构实验、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程序设计语言类实验、数字逻辑实验、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传感器原理与技术实验、射频识别技术实验、嵌入式系统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等。

六、学分学时

毕业总学分不少于170学分。其中,必修课总学分144选修课学分26、实践教学学分40,占总学分27.0%。

七、标准学制

基本学制为4年,弹性学制为3-8年。

八、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九、特色与优势

(一)教师队伍优质

物联网工程专业现有教师20名,其中泰山产业领军人物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0人,教授3人,副教授10人,讲师7人。本专业教师能满足教学需求,已经形成了以学科和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等结构较为合理的专业教学和科研教师队伍,并有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二)教学经费设备充足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教学投入,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经费近1000元,2020-2021年投入90余万元完成了5个专业实验室的设备更新,2021-2022年投入300余万元完成综合实训实验室设备更新,2022-2023年投入100余万元完成专业实验室设备更新。现有微机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嵌入式系统、网络安全等实验室,RFID教学实验箱、Android物联网机器人实验平台、全功能物联网教学科研平台、程序设计教学与实训平台、智能传感器实验平台等教学平台,数字逻辑、模拟电路、Linux操作系统等多门课程虚拟实验平台。相关教学实验软硬件设备1400余万元,基本满足本专业教学使用。

(三)实践条件优良

现建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点、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学位点,并依托5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1个省级科教基地,1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个厅级科技创新平台,2个校级科技创新平台,1个校企合作科技创新平台开展科学研究,与北京华清远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济南控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济南科百数字农业技术有限公司、潍坊数字农业产业发展研究院等 10 余家行业知名企业及科研院所共建有16个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条件。

(四)创新成果显著

基于“知识-能力-素养-个性”人才培养要求,遵循“知识完整性、层次递进性和内容新颖性”原则,使学生透彻理解不同智能终端设备之间、不同系统平台之间、不同应用场景之间的数据化、智联化、互融互通的万物智能的生态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每年有100余人次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物联网设计大赛、全国互联网+大赛、国家级和校级的SRT项目、山东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和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等创新创业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平均每年省部级大赛获奖40余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五)就业优势突出

物联网专业学生就业具备较高的竞争优势,在软件开发、通信技术、硬件设计等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成为软硬件知识兼备的多学科交叉人才。毕业生可从事工业互联网、工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软件工程、边缘计算、智慧城市、智慧应用、信息安全、可信计算等数字经济的方方面。 具备行业选择多样、专业素质高、就业形势好、持续发展潜力强等优势。



回到顶部